2010年9月19日星期日

娘惹窝打

材料:
  1. 马鲛(鲭)鱼胶 350克
  2. 苏东(墨鱼)胶 150克
  3. 泰式海鲜酱料 100克
  4. 椰浆 80毫升
  5. 食水 80毫升
  6. 泰国青柠叶 3片,切细丝
  7. 鲜红辣椒 2汤匙,切细丝
  8. 芫荽(香菜叶) 2汤匙,剁碎

步骤:
窝打鱼包,有2种方式-烧烤和蒸。
香蕉叶包裹准备:

切成6X4英寸矩形或使用铝箔包装。
  1. 在大搅拌碗内,加捣碎鲜鱼肉胶、鲜苏东胶、泰式海鲜酱料、椰奶、切碎青柠叶、红辣椒和切碎的香菜,搅拌混合均匀。
  2. 如果使用香蕉叶,要预先在热水烫过,使其柔软。
  3. 将2-3汤匙的窝打混合料,放入香蕉叶矩形中间,留下一英寸的差距,折叠成包裹。
  4. 以木制牙签将包裹固定,形成一个长方形包裹。如果使用铝箔,只需折叠密封。
  5. 把平底烤架预热,把窝打包放在上面烘烤。翻烤每面约4-5分钟,或烤至窝打煮熟。

娘惹胭脂炸鸡 (Inche Kebin Chicken)

娘惹胭脂炸鸡和辣椒香鸡(Dancing Ayam Penyet) 看起来没什么两样,但是那两道菜在材料和做法哪方面食有自己不同的地方。他们是有差别的哦!:)


材料:
  1. 鸡1只,约1公斤,切块
  2. 油,油炸用
鸡肉腌料:
  1. 100克腌肉酱料
  2. 50克泰式海鲜酱
  3. 1汤匙娘惹咖哩粉
  4. 1个红葱头, 磨细
  5. 3汤匙椰糖调味 (或适量)

配菜:黄瓜片          蘸酱: 特味酱


    做法:
  1. 把鸡洗净,切成一口大小块。滴干水份。
  2. 混合所有的鸡肉腌料, 加入鸡块一起混合,搅拌均勻。腌制鸡块约4小时。
  3. 把多用途锅加热,注入足够的油,以200摄氏度把油烧热。用中火將腌制鸡块炸至香脆。
  4. 切换到220摄氏度,再炸3到5分钟即可。食用时可同黄瓜和佳味特味酱配吃。

娘惹風味南黃梨虾 Udang Masak Lemak Nenas

     

     材料:
  1. 虎虾(外壳完整) 700克
  2. 刚成熟黄梨 200克,切块
  3. 热水 3杯
  4. 阿参片 3片
  5. 椰糖调味约 2汤匙

      香料酱:
  1. 泰式凤梨饭酱 100克
  2. 泰式海鲜酱 70克
  3. 红葱头 1个,磨细
  4. 香茅 1条,切段


    做法:
  1. 将所有香料酱材料混合,备用。
  2. 把锅加热,将混合香料酱和香茅用中火炒香。
  3. 加入黄梨块搅拌,再加入热水和阿参片。搅拌均匀,用中火煲约10分钟。如果汁太浓稠,可添加一点水。再煮多10分钟左右,直黄梨甜度被释放到汤汁内。
  4. 加入洗净的大虎虾,煮至熟。加入适当白糖调味,即可配白饭吃。

特色亚叁鱼




亚参鱼食材:
  1. 600克甘梦鱼(Ikan Kembong) 或马鲛鱼(Ikan Tenggiri)
  2. 200克黄梨,切片
  3. 100克红葱头,切片
  4. 1条香茅,切段,用刀背打平扁
  5. 番茄去除种子,切成块
  6. 糖(适量)

亚参水:
  1. 30克亚参果
  2. 400毫升热水

香料酱:
  1. 100克佳味泰式海鲜酱
  2. 20克峇拉煎粉,烤香
  3. 20克姜花,切细、薄荷叶 (点缀)

    做法:
  1. 把鱼彻底洗干净,在沸水煮5分钟,排水,备用。将亚参果肉在热水中浸泡15分钟,挤压提取味道。把亚参水过滤丢弃种子渣滓。
  2. 在合适微波炉用的深盘放入亚参水、酱料、峇拉煎粉和姜花,在微波炉以高温模式煮沸(约3分钟)。
  3. 加入凤梨、洋葱、香茅用中温模式煮6分钟,然后加入鱼和番茄,用高温模式煮约3至5分钟。
  4. 用糖调味。薄荷叶点缀然后上桌。

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

叻沙面线

叻沙(LAKSA)是娘惹美食中最具盛名的一种,中国素材的内敛遇上马来料理的奔放,调和出人间稀有的爱恋热情. 面线没有弹牙的口感,其最大的功能,就是吸收汤汁。汤底鲜、辣、香,味道复杂得,初次品尝时你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它的美味。做出这样的味道全靠调料,汤里除了叻沙外,还有豆瓣酱、亚叁酱、虾干粉、辣椒、椰浆、虾干粉、石栗粉等。



  正宗的娘惹叻沙讲究椰浆的鲜味、鲜虾的甜味和自制辣椒油的辛辣味。汤头是以咖喱汤汁混合椰浆,口味甜、咸、辣兼而有之,是最大特色;材料则有新鲜的蛤、油炸豆腐、鱼饼、虾子、豆芽菜等,再加上细白的粗米粉,就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叻沙了。

 材料:
  油豆腐2个
        色拉油1大匙
        鲜虾3
        尾鱼丸3个
        面条150公克
        豆芽菜10公克
        白煮蛋1/2个
        红葱头酥少许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九层塔叶少许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红辣椒片少许
  调味料:
  A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虾米3公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红葱头1瓣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蒜1个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姜1小块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干香茅少许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红辣椒1/2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咖哩粉2大匙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虾酱2小匙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色拉油少许
  B: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鸡汤500c.c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椰奶200c.c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盐少许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胡椒粉少许
  
作法:
  1.将调味料A用果汁机打成泥状备用;油豆腐切片备用。
  2.取一汤锅,在锅中加入色拉油,以中火将作法1的调味料A炒香后,再加入调味料B转中火且持续搅拌锅中的汤料。
  3.待汤料煮沸后放入鲜虾、油豆腐片、鱼丸等材料煮约2分钟后,再加入面条一同煮约1分钟后熄火即可盛入碗中。
  4.将豆芽菜川烫数秒钟,放入作法3的碗中,再将白煮蛋放入,最后撒上红葱头酥、九层塔叶及辣椒片即完成。
  精华好汤:
  叻沙是马来语音意过来的,中文的意思是椰浆面,汤头主要是由咖哩粉、虾酱与椰浆组合而成,味道相当特别也很温和。

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

娘惹,传统和黑糖发糕




















材料:
沾米粉 - 100 克
白幼糖 - 55 克
清水 - 130 克
干酵母 - 1/2 小匙
果子盐 - 1小匙
白椰丝 - 半粒(加1/4小匙)


做法:
1.将全部的用料(除了果子盐)混合均匀,待发酵3个小时。
2.开大火先把蒸笼和发糕的杯子蒸热。
3.把发酵好的粉浆再次搅拌均匀。
4.把半小包的果子盐倒入让它起泡至双倍后,倒入已蒸热的发糕杯子里,大火蒸至25分钟。
5.把蒸好的娘惹发糕放在碟子洒上白椰丝,即可。

*酵母发酵太久会产生酒精味,所以三个小时就够了。
*配上新鲜的白椰丝更加是锦上添花。味道有一点像白糖糕.


传统发糕-黑糖发糕

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材料
自发面粉 …………… 250g
发粉 ………………… 1小匙
黑糖 ………………… 150g (我选用椰糖)
鸡蛋 ………………… 1粒
清水 ………………… 200ml (我用浓椰浆取代)
牛油/白兰他 ……… 50g
香草 ………………… 2片


做法:
1)黑糖,清水,香草煮溶,带冷备用。
2)牛油隔水煮溶,带冷备用。
3)用叉子把鸡蛋稍微打散后加入(1),然后过滤。
4)把做法(3)和溶化的牛油慢慢倒入过筛后的面粉和发粉里,用打蛋器搅拌均匀。
5)烧滚水,把面糊倒入纸模约9分满。
6)以大火蒸15-20分钟。

娘惹传统 香辣虾糯米卷 Rempah Udang

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材料(20个的量):
 糯米 300克
浓椰浆 120毫升
蓝花汁或蓝食用色素少许(可以不放,我就没有放)
盐 1/2茶匙
香兰叶 3条
香蕉叶2大张
香料: 虾米 50克
马拉煎(虾膏) 1小块(约25克)
椰丝 50克
红辣椒 3条
小葱头 6个
蒜辫 2粒
石古子(石栗,Buah keras) 2粒
黑胡椒 1茶匙
黄姜(或南姜) 2小粒
香茅2根 (只取根部约1/2寸,我用1茶匙香茅碎代替)
芫茜粒(香菜籽)1汤匙
糖冬瓜 40克
 
 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做法:
1.       糯米洗净用水浸泡一夜


2.       烧一锅水,把香蕉叶烫软(别烫过头,否则叶子变黄),剪成10×13cm/片

3.       在蒸锅里铺一张香蕉叶,放上泡好滤干的糯米,加入香兰叶(我把香兰叶剪段)以大火蒸约15分钟,然后注入浓椰浆和蓝花汁、盐再蒸多15分钟,离火,取出香兰叶放置待冷。

4.       把椰丝炒成金黄色备用,糖冬瓜和虾米分别舂烂,再把其他香料(虾膏除外)一起舂烂,然后烧热油,除了糖冬瓜和椰丝以外,加虾膏将所有香料炒香。

5.       加适量水煮2分钟后加入冬瓜糖和椰丝。拌匀,盛起待凉,备用。

6.       准备20根牙签,每根从中间一分为二

7.       将1汤匙糯米饭铺在香蕉叶上,用汤匙压平,再加2茶匙虾米馅料,卷起,两头串紧包好,用牙签固定(嫌麻烦的可直接用钉书机钉牢)

8.       吃之前以200度预热烤箱,烤15分钟即可






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懒人小TIPS:
1. 为节省时间和能源,蒸锅里烧好水先烫香蕉叶,然后用这锅水蒸糯米。蒸糯米的时间里就可以剪香蕉叶、炒椰丝和舂香料,动作快的可以在这时间里把馅料都准备完了
 
2. 蒸好的糯米觉得太硬可以再加多半杯水(一定要热水)搅拌均匀,继续蒸一下(此法适用于胃不好的人)。
 
3. 不能吃辣的人可把辛辣香料如辣椒、黄姜的量减轻
 
4. 用手舂的香料吃起来有丝丝感,搅拌机虽方便,却没这么好吃,讨厌舂香料的懒人就用搅拌机吧
 
5. 炒馅料的时候因为糖冬瓜是甜的,虾膏是咸的,因此不用再加盐放糖了,口味特别重的除外
 
6. 卷的时候可借助寿司竹帘、寿司模具等工具
 
7. 没有烤箱的可以用平底锅来煎

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

传统娘惹糕点 - 香叶椰丝卷

香兰椰丝卷(5)
材料(8个的量):
面皮:
香兰叶 10片

水 350毫升
面粉 150克
鸡蛋 1个(个子小的鸡蛋用2个)
盐 1/2茶匙
油 2茶匙
馅料:
干椰丝 75克
椰浆 150毫升(可用等量的水代替)
香兰叶 2片
椰糖 75克
生粉 2茶匙(勾芡用)

做法:
1. 
把面皮材料中的香兰叶剪成段,加水350毫升,用搅拌机搅烂,过滤成香兰汁
2. 
将香兰汁、面粉、鸡蛋和盐混合搅拌成面糊并过滤,加入油搅拌均匀,备用
3. 
把干椰丝炒香至金黄色(此步可省略),将馅料材料中的椰浆、香兰叶(剪段)、椰糖和盐一起煮至糖溶解,加入椰丝炒均匀,待水分稍干,用少量水与生粉勾芡,取出香兰叶,馅料就做好了。
香兰椰丝卷(4)
4. 
热平底锅,刷油,倒入一勺面糊,注意面糊的量刚好薄薄平谱平底锅,迅速抖动平底锅,使面糊薄而均匀地平摊在平底锅上,加盖煎25秒,准备一只大而平的碟子,翻转平底锅,把面皮倒在碟子上,这样一张皮就做好了。把所有的皮都做好后就可以开始包了
5. 
在一张面皮上放1汤匙的椰丝馅料,如图示卷起,把两边多余的也包起来,最后整个卷成如同春卷状,一个香兰椰丝卷就这样卷好了。

2010年9月6日星期一

历史由来

娘惹,是指中国人和马来西亚人通婚的女性后代。早期马来西亚人与华人通婚的后代,男性称为巴巴(Baba),女性称为娘惹(Nonya)。据说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女性后裔个个都是烹饪能手,她们平时做的菜就叫“娘惹菜”,是令人交口称赞的南洋菜式之一,自成一派。

娘惹-历史由来

    
娘惹娘惹
峇峇娘惹(或称土生华人/侨生)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(马六甲)、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(印尼和新加坡)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。峇峇娘惹也包刮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,但目前没有来源证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,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大明后裔。
男性称为峇峇,女性称为娘惹。六十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著身份(Bumiputra),但由于"某些"政党政治因素而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华人(也就是马来西亚华人),从此失去了土著身份。峇峇娘惹今天在马来西亚宪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纪后期来的“新客”无分别。 这些峇峇人,主要是在中国明朝或以前移民到东南亚,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,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, 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。
此外,当地的闽南人亦有句成语叫作‘三代成峇’,根据这句话的定义,所有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也都成了峇峇,但这句话没有藐视的成份,只是意 味到了第三代华人,由於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的原故,其文化难免带有当地色彩。 在今天的马来西亚,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娶了一位马来人为妻,他们的儿子也不是峇峇娘惹,是混血儿。峇峇娘惹可谓当世产生的特殊民族。(*特别注明: 马来西亚华人娶/嫁任何一位马来人就必定要改用阿拉伯姓名,例:某某 bin Abdullah 和皈依回教。) 娘惹文化既有马来族文化影响(如:膳食、衣饰、语言)也有华人传统(如:信仰、名字、种族认同),形成独有的综合文化。值得一提的是,新加坡航空空姐身上 穿的制服,就是娘惹女装的baju kebaya,脚上穿的嵌珠拖鞋是娘惹女鞋Kasut Manek。

娘惹-相关文化

    
null娘惹
娘惹山药原为东南亚,新加坡的特产,采于广西盛产的山药,外裹越南进口的春卷皮山药是一种很好的食物,它对人体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方面能有效的预防,对女性的贫血也有很好的滋养效果,而且山药本身的性质不热不燥,包在娘惹山药外面的这一层白色网皮是用米磨成酱后,用手工制造出来的,所以是很好保健食品. 图中艳丽的服装为马来亚“娘惹”装。
null娘惹
马来半岛华侨与当地女子通婚所生的子女被称为峇峇(BaBa), 其中女子都叫“娘惹”(Njonja,Nyonya)。马来半岛华侨与当地人通婚由来已久。据史料记载,明永乐时就有福州华侨阮、芮、朴、樊、郝等姓来 到 马六甲,定居并“娶番生子”,久之连姓氏也忘记,变成远、裔、飘、盆、哮等姓。《明史》也记载,马六甲男女发上均打髻,但有些肤色比较淡薄者,是华人的后 裔。由此可知早在明朝就有华人与马来女通婚。
服装
在服装上,19世纪峇峇的服饰,男人喜欢长袍披身,穿布鞋,戴布帽,留辫子,完全是中国式的打扮,当然也有穿西装系领带,一身光鲜的洋人装扮。 女子“娘惹”则穿马来服。马来亚“娘惹”的马来服与传统马来服又略有不同。传统的马来女上衣,前后对襟一样长,平常无装饰,颜色较深,多黑色、红色或其他 深色。“娘惹”装前长后短,前多绣花纹,颜色多浅、淡、雅。下服则用马来裙(纱笼)装束,纱笼与中国古装相似。
语言
在语言上,马来峇峇由于母亲不懂汉语,孩子 与母亲一起学会了马来语,但峇峇所讲的马来话,与地道马来语不尽相同。其一,峇峇马来语夹杂许多闽南方言;其二,峇峇把许多马来语发音作了改变;其三峇峇用中国语法来讲马来语。这种峇峇马来语自成系统,称为峇峇语。
 由于准备一道菜要使用多种不同的香料,臼桩间的准备工功复杂,早期娘惹下厨多为消磨时,所以做菜的时间较长。不过,受速食文化的影响,现今已可以买到调好的配料,或让电动搅拌器帮忙,省却不少功夫。 旧时代的娘惹,多属于家里的大家闺秀。平日足不出户的她们,家里的厨房成了消磨时间的好地方;女儿在家时,在厨房和母亲学习和研究做菜,出嫁后,不管家婆是要试探媳妇的烹饪实力,还是要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她,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。所以,吃着桌上的菜,洋溢着的却是母女或婆媳间的温馨和亲情。为了能随时烹煮出适合家人味口的食物,一般上,一个娘惹家庭的厨房里都会备有各种不同的香料,例如:小葱头、蒜头、姜、南姜、山姜、香茅、香花菜(姜花)、辣椒、薄荷叶、亚参膏、峇拉煎、肉桂、兰花、酸柑、班兰叶等等。而材料方面,一般鸡鸭、牛羊、海鲜及蔬菜,都是做菜时会用到的。 在马来西亚,娘惹菜是独特的文化风情,跟传统的化中华文化有点接近,却又加了点热带民族的奔放情怀。